English

机场改革:民航发展的新课题

1998-03-09 来源:光明日报 陆彩荣 我有话说

1997年,贵阳龙洞堡、福州长乐、南京禄口等8个新机场相继建成通航,首都机场扩建、上海浦东机场新建工程进展顺利。这一年,我国民航首次实现了机场建设与机队同步增长的良好势头。

据中国民航总局有关人士介绍,今年,我国将有广州新白云、杭州萧山等13个机场新建或扩建,其他新机场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将同时展开。据了解,目前,全国机场总数已达140多个,其中,地方单独或参与建设的机场则有10多个。

然而,目前机场经营不善的状况日益突出。来自中国民航总局的消息说,目前,全国机场亏损现象严重,作为民航发展基地的机场面临生存压力。明年随着首都机场扩建工程的投产,白云新机场的启用,两大赢利机场也将陷入经营困境。中国机场怎么办?这是摆在民航机场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。

机场热种下的隐患

1980年至1995年,中国民航以年均近20%的增长率快速发展,约为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。

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股大办交通,大上机场大办航空公司的热潮,航空公司数迅速增加,地方航空公司从无到有,发展到10多家。地方机场也迅速发展,水平迅速提高。中国民航界认为,这种情绪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健康的,它促进了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,推动了我国民航基础设施的进步。

但是,在这种大发展的过程中,也出现了不健康的因素,一些地方贪大求全,超前过多,以致出现了机场越建越大,标准越建越高的现象。一些地方机场豪华程度不亚于发达国家,但机场冷冷清清,效率不高。

机场热的出现,客观上是由于航空业发展,区域经济渴望加速成长的新形势造成的。但由于机场是高投入的基础设施,回报周期长,如果经营政策不灵,效益不佳,就会影响地方发展民航业的积极性。

如何既能避免重复建设,又能从国家大局出发,把握机场布局与发展速度;如何将机场建设从量的重复扩张转到质的全面提高上来,是机场发展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。近日在京召开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,机场管理体制必须进行重大改革,由直接经营型向间接经营型转变,机场不得参与包机飞行等航空业务。这是我国民航改革中的重要一步。

全面推进机场改革

机场是高投入的基础设施,少则10几亿,多的高达上百亿。但机场不是生产单位,没有产品,它是为航空公司服务的,属于公用设施。

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沈元康介绍说,改革开放前,我国机场建设基本上是吃皇粮、靠国家拨款建设的,可以说是无本万利。现在不同了,要靠贷款建设,还本付息。一个机场投资100亿,每年光要还的利息就有五六亿元,难怪有的机场管理者叫苦,赚的钱还不够付利息的。

如果不走改革之路,迅速提高机场经济效益,就会影响地方发展的积极性,机场建设也会陷入萎缩。为了机场的健康发展,必须寻找改革点。有专家认为,机场建设不应超前太多,而应一次规划,分期建设,按照市场容量与运期需求,合理地打时间差求效益,这样可以分散机场资金压力,求得合理工期。

如何有效地利用外资是我国机场建设与发展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。首都国际机场总经理方友鑫认为,外资来谈合作的很多,但谈成的很少。个中原因有外方的,也有我们政策上的,只许经营跑道的政策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资对民航的参与。

国际民航界认为,2010年,世界航空运输业将面临深刻危机,这种危机不仅是航空公司的,也是机场当局的。全世界机场很少赢利,特别是只作为航空公司起降的终端,更难赚钱。我们应本着推动民航发展的精神,扩大外资进入领域,给外商提供赚钱与施展身手的机会。在建设上,一定要走投资多元化之路,采用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促进机场业的发展,克服可能出现的“容量危机”。

但目前,更加紧迫的则是机场的经营管理问题。由于条件、经验等的制约,我国机场经营方式不灵,路子不宽,存在与航空公司争业务的情况,有的机场甚至介入包机飞行等主业,而对商业服务业、机场消闲娱乐业、房地产业经营等关注不够,方法不多,机场有效商业空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。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鲍培德认为,机场管理改革要走市场化经营之路,开放办机场,从直接经营向间接管理转变,推行承包、租赁等现代经营方式,开放搞活机场商业服务业。

沈元康则认为,要通过改革,明确机场运营方向,走多种经营之路。把机场改革成运营、商业、服务娱乐和会议中心,给旅客在机场创造更多的活动天地,为旅客提供更多、更方便的服务,在提高服务水平中创造好的经济效益。以首都机场为例,该机场现在年吞吐量1600万人次,如果每个人每次在机场内消费100元,一年就可实现销售收入16亿。国外有的机场附近商业点达到1000多个,很是热闹。

机场改革要解放思想,走出单一经营的框框,可以合作合资,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场经营管理模式。据了解,上海虹桥、首都国际、深圳黄田、广州新白云等机场已被列入中国民航股份制改造计划。大的机场可以在海内外上市,用以降低负债率,支持有条件的机场先行上市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